【社心】18.归因理论
每天用刷牙的时间,听一段社会心理学。大家好,我是开浩。
开篇我们先总结一下前几节的内容,方便大家能够统一思路继续听我们的社心,从14节开始到17节,我们为大家阐述了社会知觉以及非语言交流的内容,也就是说,在社会环境下,我们有非常复杂的信息来源来产生印象,基于此呢,我们一定会产生另外一种感受,那就是对现象问一个为什么。那么,本节我们来讲讲心理学中,对于各种社会知觉所产生的疑问反馈,专业名词叫,归因理论(attribution theory)。
归因理论是指,当我们看到一个社会行为,我们如何推论原因的过程。值得注意的是,我们这节的目的是要理解人为什么有为什么的推论,而不是了解他们问的为什么具体指什么。
稍微有点绕不要紧,我们来举个例子。
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各种冲突,当冲突发生之后,我们一定会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冲突。比如街角处有一对儿情侣在吵架,不管是劝阻吵架的他们的朋友,还是我们路过的旁观者,一定会产生对这件事的看法。
这种看法分为两种角度,第一种是从他们的行为本身来出发的,比如说:,男生女生性格都不太好等等一系列基于他们本体产生的归因;第二种是从非他们行为本身来出发的,比如说他们遇到了什么什么事,所以产生了分歧,这种归因是从外部环境入手的。
那么我们把这两种出发角度不同所产生的归因类别,叫做内部归因(internal attribution)和外部归因(external attribution)。内部归因更倾向于行为原因来源于本体,也就是个人性格啦,态度啦,人格啦等等,是从发生行为的主体出发的,而外部归因是基于情境去思考的。
对外界事物的内部归因一般会导致我们产生负面的看法,比如老板在训斥一名下属,如果我们从单纯的内部归因来看,甚至会觉得这个老板是一个变态,就喜欢欺负自己的同事,那么必然会产生偏见。
而仅从外部归因的角度来看,会忽视重要的内容,比如你和你太太吵架了,如果起因是因为你喝酒而跟你吵架,而忽视了她其实是对于你态度的不满,那你是无法从根源解决你们矛盾的。
很多家庭关系都是这样,如果单纯从内部归因来看,你就会发现生活充满情绪化的内容,但如果只从外部归因去分析,你又会丧失情感维系的根本因素,大多数不健康的关系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归因偏差。
但是反过来想,如果事情发生的主体是自己,内外归因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?如果从内部归因来看,也就是说,如果我们啥事都找自己的原因,必然会对自我的打击较大,比如和同事产生了矛盾,尽量寻找自己的原因去调节,那么你会认为错在自己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归因从根本上可以解决问题,因为相比于改变别人的行为,改变自己的行为要更加容易一些。
但如果从外部归因的角度去理解呢,也就是我们去找客观原因,那必然是较为客观的,但是会产生一种感觉,就是找借口,比如我迟到了因为堵车,比如我没给你打电话是因为今天单位忙等等,看起来和找借口是没什么区别的。
所以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,我们是害怕内部归因的,因为它会为我们产生打击,或者负面的情绪,而我们倾向于外部归因,因为客观环境不能改变,或许能获得原谅。而对别人呢?我们却更加苛刻,比如有事情发生的时候,我们总说:你怎么不能找找自己的原因呢?我们把我们害怕的东西强加给别人,把别人的出口堵死,总体来说,人还是非常自私的。听起来稍微有些负面啊。
所以那些生活里让彼此很轻松的人一般是这样的,当你和他遇到困难和冲突时,他会说:是我的问题,你之所以没做好因为环境太糟糕了。愿意承担内部带来的压力,也愿意把别人的压力替他释放出去,我们把这种行为,叫做责任。
这节呢,是简单的跟大家说了一下归因的基本分类,着重为明天的社心做个铺垫,在明天的社心中,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下归因所产生的共变模式,这才是归因理论的精髓所在。
那么,本节的概念就播讲到这里,感谢您理解今天社心的主要内容,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,开浩御书房,我们下个工作日再见。
点击查看往期内容回顾
请输入标题 bcdef
关注公众号,添加小书童
获得更多认知提升
请输入标题 abcdefg